科普|我们如何防治荒漠化

❤

原标题:科普|我们如何防治荒漠化

科普|我们如何防治荒漠化
(图侵删)

每年的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存在荒漠化困扰,防治荒漠化、修复退化土地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植被能抵御风沙灾害,促进沙化土地功能恢复。但治沙先要固沙,才能保证刚栽种的草木不被流动沙丘迅速吞没。

沙栅、沙障都可以用来治沙固沙。世界上普遍使用的传统草方格沙障是典型代表,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设出方格形状的沙障,增加沙地表面的粗糙度,削减风力,使之无力携走疏松的沙粒。

在水资源紧缺的荒漠化地区,人们开发出多种水资源管理方式,如节水、净化水再利用、雨水收集、海水淡化或直接利用海水灌溉盐生植物等。部分国家采用人工增雨的方式来对抗荒漠化和干旱。

一些国家采取自然再生措施,通过选择性修剪灌木嫩枝,促进本土树种的发芽生长。修剪下来的树枝可用于覆盖田地,从而增加土壤保水性,减少水分蒸发。

中国凭借多年的治沙努力实现“绿进沙退”,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尖子生”,不少治沙科技和理念的探索创新走在世界前列。《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易卜拉欣·蒂奥曾赞赏中国“在土地恢复领域处于领先水平”。

针对防沙固沙,中国探索出沙柳沙障防沙治沙技术、光伏板基座芦苇平铺固沙技术、机械化智能化治沙新技术、“锁边林带”治理沙漠技术模式等,还开发出“升级版”草方格:生物降解聚乳酸沙袋沙障绿色治沙创新技术,用便携的环境友好的新材料大幅提升沙障铺设速度。

中国实践精准治沙理念,推广“低覆盖度治沙”的新理论和模式,营造适宜当地自然植被覆盖度的固沙林,有效防止中幼龄林衰败或死亡问题,实现固沙植被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中国研发出一批创新机械装备,如自行式沙障插条机、AI全自动播种机器人、悬挂式沙障插条机和遥控自走式履带沙障铺设机等,大幅提升治沙效率和效果。

中国探索使用人工生物土壤结皮技术,在沙面接种蓝藻、地衣、藓类等隐花植物促进生物土壤结皮形成。这种“沙漠皮肤”可以有效固沙,帮助沙化土地恢复功能,是荒漠化防治的生物策略之一。

(新华网)

极端天气已致菲律宾455万人受灾

广西龙州一商铺倒塌 4名被困人员已被全部救出并送医

(新春走基层)甘肃崆峒:文旅康养“串珠成链” 乡村产业如“椒”似火

防灾科普海报⑨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应当如何逃生?

河北省献县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安徽池州举行“奔池”城市嘉年华活动 展城市人文底蕴

湖北省黄梅县发布霾橙色预警

江西省九江市发布雷电黄色预警_4

叙利亚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造成10人死亡

邻居家不住人只养猫,常年飘散恶臭味!武汉多名业主不堪其扰

以色列北部响起防空警报 以军称监测到来自黎方向炮弹

食物极度短缺 医疗资源匮乏 也门儿童在生死线上挣扎

科普|我们如何防治荒漠化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浮光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