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一旦步入中年,就能明显感觉自己身上的小毛病越来越多:

● 不管是上班还是干家务,越来越容易累,往沙发上一坐,都不想动,平时总是没精打采,说话有气无力;
● 脸色暗沉发黄、毛孔变大、皮肤粗糙、长斑,即便用了很多护肤品,还是扛不住皮肤越来越差的事实:干纹、细纹日益显现,憔悴得看起来整整显老了好几岁!
● 月经量越来越少,经期也由五六天变成了两三天;
● 整天手脚冰凉,躺被窝里也捂不热,整晚都睡不好觉!
● 头发变枯,并且掉得多;
● 记忆力也越来越差,出现眼花,健忘的情况,还总犯困;
● 身材也变得臃肿走形,肚子上赘肉明显大了一圈……
常言道“人过40,天过午”。意思是,人一旦过了40岁,就像过了正午的太阳一样,身体逐渐往衰落的方向开始发展。
事实上,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些症状都归结于缺少了气血的滋养。“妇人以血为本”,“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
《黄帝内经》中也曾记载:“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又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气血是身体表现的本源,小到脸色、痘、斑,大到脏器,气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日常的生活。
人过四十,阳明脉衰,脾胃受伤,气血生化乏力、不和,人的脸色失去气血的濡养,就会难看萎黄,精气神不佳。
然而现代不少人本身底子气血不足,因为那些暗耗气血的行为习惯,基本每天都在做。
有一味药食同源的食材,是“妇女之友”,在《本草纲目》中被奉为上品。《本草思辨录》直接给出最高评价:称其为“补血圣药”,不论何经,悉其所任。慈禧也常用其调养气血。
01
气血不足百病生
中医认为这3点才是元凶
为什么现代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气血不足反而越来越多呢?主要是有这3点原因:
01
耗气伤血过多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时常会让人思虑过多,甚至焦虑,导致劳倦内伤,这就在无形中扼杀我们的气血。加上外感热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等,都会导致气血丢失。
02
气血生化不足
暴饮暴食,大鱼大肉,饮食油腻又重口味,导致脾胃受损,使脾胃的“运化能力变弱”,更是从源头上损伤气血。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当脾胃虚弱,功能失调,则气血化生乏源;
03
肝肾亏虚
现在的人由于压力过大,脾气很容易急躁,有些人还喜欢生闷气,发脾气,就会对肝造成伤害,常言道“怒伤肝”。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肝肾亏虚也会导致阴血亏虚。
尤其是女性因为会经历月经、怀孕、生育和哺乳,到了中年以后气血亏虚的情况更加明显,这也是为什么同年龄段的中老年女性会比男性更容易显老的原因之一。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与血中一方虚弱或是运行失常,就会影响到另一方。气血不足越久,还会出现气血俱伤,肢体、脏腑、五官、百脉失于濡养,更容易诱发各种身体问题!
中医认为:“血行脉中,内流脏腑,外注肌肤”。气血足的人“肤如凝脂,面若桃花”,即便素颜也气色好。同一个人,气血充盈后,一扫黄态,脸上的斑也少了,仿佛年轻了10岁!
中医概念中,“气血”的“血”即血液,它是行于我们的脉中,循环流注于全身,具有营养、防御、调节器官活动的一种物质。
“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血的温煦濡养功能正常运作,才能使人体的脏腑,四肢维持、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阿胶被称为是“妇女之友”,在《本草纲目》中被奉为上品。其味甘性平,是很好的补血载体,易被人体吸收。
02
它被誉为“补血圣品”
补气血吃它就够
补气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天两天难以恢复,所以坚持每天食补很关键。
据记载,杨贵妃就经常服用阿胶来养肤若凝脂的好容颜,《全唐诗》记载:“杨贵妃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慈禧也爱用阿胶调养身体。
慈禧做懿嫔时身体不适,后服阿胶以调养,得以痊愈而怀胎生下同治。此后对阿胶情有独钟,终生服用。
撇下古代美女用它养颜的说法不谈,作为中药中的“上品”,阿胶可以滋阴补肾,男女皆可食用~
(养生大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