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创新中心在三亚建成投用 目前已吸引7支团队进驻开展种业科研

侠名

  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媛艳)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牵头建设的种业创新中心在三亚建成投用。该中心以主要农作物、农业动物和农业微生物为对象,聚焦育种技术创新、品种创制、良种繁育与加工、产业孵化等种业创新中后端,旨在构建生物育种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性品种研发高地。

种业创新中心在三亚建成投用 目前已吸引7支团队进驻开展种业科研
(图侵删)

  种业创新中心总投入6.97亿元,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包括植物和微生物科研楼、动物科研楼、科研辅助用房。该中心根据作物、微生物和畜禽种业共性创新链,在植物和微生物楼重点建设6个板块,涵盖种质资源全景组学、遗传与环境应答、工程育种技术、品种精准创制、良种繁育、生物信息与智能决策等6个功能中心,以及1个植物舱和1个公共实验平台;在动物楼重点建设畜禽配套实验室、隔离舱、环控舱、供体舱以及SPF动物房。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位于种业创新中心植物楼一层的植物舱,18间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物候期实验的植物舱内,科研人员正在开展水稻、玉米、大豆、棉花、小麦等作物的全生命周期研究。在这个可控、可视、可调节的稳定实验平台内,他们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来模拟不同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光照和水分条件,有序开展植物在受控环境下的生长实验。

  “良种选育要靠时间‘沉淀’,生长、试验过程受到自然环境诸多限制,植物舱通过人工环境的精准调控,能够大大减少自然条件对科研过程的影响,助力科研人员进行全年不间断的育种实验,打造现代化种业研究的‘育种加速器’,助力科研育种工作提质增效、智慧升级。”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院长彭军说。   为推动高效育种,种业创新中心还有许多的匠心设计。公共实验室隶属于种质资源全景组学功能中心,采用全景组学研究方法,建设基因变异组、蛋白修饰组、表观遗传组、代谢网络组及染色体三维空间组等模块,可以对种质资源开展多维度的全景解析,实现基因资源特别是有利等位型的充分挖掘;高性能计算中心依托自主研发的全景组学数据库、育种流程管理、智能预测等大数据工具,可以整合各功能中心所需计算资源和数据流,实现构建作物育种智能决策系统,作物生物信息大数据中心开展高通量表型组和基因型多组学数据的收集、储存、处理、整合、分析和利用研究,形成作物数据存储与解析、开放服务系统、作物育种支持与决策等功能模块。

  针对农业科研所需的研究材料,种业创新中心建有养虫间、无菌动物实验场地、胚胎繁育实验室、动物舱。8间养虫室可模拟昆虫自然生长的气候条件,主要用于培育入侵生物及其生防昆虫,科研人员可以用好养殖的昆虫开展入侵物种对环境的快速适应的遗传机制、肠道微生物如何协助害虫适应环境及寄主的作用机制、入侵害虫对寄主植物的识别机制等科学问题研究。      

  彭军透露,种业创新中心目前已吸引7支团队进驻开展种业科研,未来将有望推动35支团队入驻,助力培育种业新质生产力。

羊了个羊公司申请多枚“干了个饭”、“搬了个砖”商标

黑龙江东北亚国际传播中心揭牌 面向世界传播龙江版中国好声音

(新春走基层)中国西南边疆有道“工业彩虹”

钟南山院士回应“腿脚不便”是患有痛风!防痛风远离8类食物

首届潘家园文创节开幕

黎真主党武装向以发射火箭弹 以军空袭炮击黎南部多地

2025大年初一预售票房破9亿 春节档电影你最想看哪一部?

(新春见闻)粤剧春班好戏连台贺新春

两岸一家人|“00后”台湾姑娘在宁波海边小村筑起“诗和远方”

黑龙江省汤原县发布大风蓝色预警_9

辽宁省金州区发布暴雨橙色预警_1

逾500名粤港澳青年在广州南沙竞速

种业创新中心在三亚建成投用 目前已吸引7支团队进驻开展种业科研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浮光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