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千年区域极端旱涝地图集》发布

小编

  中新网北京4月20日电   在第55个“世界地球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国地图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复旦大学20日在北京举办“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主题活动暨《中国千年区域极端旱涝地图集》新书发布会。

《中国千年区域极端旱涝地图集》发布
(图侵删)

  气候变化相关研究领域的多名院士和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从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视角出发,就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环境因素、人地关系及其在中华文明塑造过程中的意义与价值等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此次活动发布了“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千年区域极端旱涝地图集》。该图集由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历经10余年研究编制,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出版发行,是我国首部以极端旱涝气候为主题的全国性历史地图集,是继《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后历史自然地理学界的又一力作。

  该图集以公元1000年至2020年为时间尺度,从卷帙浩繁的历史文献中系统梳理出中国主要气候区划1000年以来发生概率为10%(即“十年一遇”)的极端旱涝历史数据。图集在已有历史数据基础上新增了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1000—1469年间11312个有效旱涝分级数据和1470—1949年间的5459个有效旱涝数据,提供了一套崭新且系统的中国旱涝时空分布历史数据,对认识百年乃至千年尺度上的中国东部干湿变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地理之学,非图不明。该图集充分利用地图特有的时空演变和动态感知功能,按照历史文献资料“记异略常”的特点,把460多个极端年份、124个观测站点和研究区域、12万余条分级数据可视化表达在433幅地图上,对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旱涝事件分层设色并配有文字说明,简要介绍该年份不同区域的降水情况、灾害情形、社会影响及当年全国的降水分布格局,对推进中国区域极端旱涝时空演变规律的研究发挥重要作用。

  中华文明在五千年绵延不绝、生生不息中积累了对不同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深刻认知和丰富经验。该图集利用了《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行政区划通史》等历史地理学研究成果,揭示和再现了中世纪暖期以来中国季风区极端降水时空分布规律,为历史、地理、气象、农业、水利、生态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提供学术支撑,为全球变暖背景下防灾减灾、应急预警等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完)

看点多 亮点足 人气旺 第三十届兰洽会各展区精彩纷呈

青海湖尕日拉区域连续发现荒漠猫和野生马鹿种群

190.16亿元、7910.13万人次、26.37%……全国演出市场“热”情高涨活力足

西延铁路铜川新区制梁场全面转入规模制梁新阶段

海南公积金业务服务“零跑动”事项实现“全省通办”

湖北省黄冈市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福建省诏安县发布雷雨大风黄色预警

财政部:首次对境外会计师事务所作出限制从业监管决定

浙江省兰溪市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新春走基层)蒸年馍让生活蒸蒸日上

砂涌过后的金田村 记者探访板房里的特殊家庭

赓续中华文脉 呼和浩特传承300年的“龙灯节”启幕

《中国千年区域极端旱涝地图集》发布的相关内容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浮光网络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